编者按: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,全县各乡镇、各部门迅速行动,真抓实干转作风,加班加点开展当前最紧迫的脱贫攻坚工作,在基层一线,涌现出了一批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实事、干好事,俯下身子访民情、帮民困的优秀帮扶干部。从即日起,甘谷县所属新闻网站开设【作风建设年】专题栏目,通过讲述他们自己的精彩故事,宣传他们在扶贫工作中的好做法、好经验,为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崇尚实干、你追我赶的干事创业氛围,决胜整县脱贫摘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。
找准路子 摘掉“穷帽子”
张乂华,甘谷县西坪镇石沟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。到村工作以来,他坚持吃住在村,坚守工作岗位,密切联系群众,详细掌握石沟村贫困户实际需求,认真制定《西坪镇石沟村精准扶贫年度帮扶计划》,充分引导石沟村贫困户利用各种优势资源,在特色产业扶持上下功夫,增强贫困户自我“造血”功能,确保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完成。
加强支部共建 锻炼过硬素质
到石沟村任职以后,张乂华同志充分发挥单位优势,大力推动党校机关党组织与帮扶村党支部结对共建,指导帮助基层组织建设。结合"两学一做"学习教育,严格执行"三会一课"制度,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,发送学习资料,进行互动交流,帮助抓好农村党员日常教育管理。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题辅导和脱贫攻坚政策法规知识宣讲,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,提高政策理论水平,特别是充分利用党校师资力量开展主题宣讲,向130多名党员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,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。
多方争取项目 改善基础条件
一年来,为了改变全村落后面貌,他积极与镇村干部协调联系,多次与县财政、交通、扶贫等相关部门衔接,跑项目、争资金,实施了石沟村山上组巷道硬化4640平方米,完成投资37.7万元,并配套安装了太阳能路灯,实现所有村级道路亮化。该村自来水安装率达到100%,有效解决了石沟村基础设施薄弱,初步实现“饮水自来化、道路水泥化”。 一条条“连心路”,一颗颗“照明灯”,缩短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,照亮了全村群众渴望脱贫的小康路。
狠抓产业培育 拓展增收渠道
脱贫攻坚,关键是要让群众有主导产业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,张乂华急在心里,落实在行动上。通过多方考察,他认准发展果椒产业。今年在石沟村苏家屲组新建花椒园169亩,在上沟、下庄两个组实施苹果园补植100亩,截止目前,全村共建果园1200亩,实现贫困户人均2亩园的目标。
针对石沟村贫困户在果品种植业上管理水平不高、经营粗放等方面问题,他积极组织协调,邀请县果业局专家李云杰举同志办苹果修剪技术培训,培训农户120多人次,发放技术资料240余份,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果园科学化管理水平。
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,注重提升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。从帮扶的第一天开始,张乂华就是这样想的,而他的实际行动,也恰好证明了,群众最盼望的并不是一时的帮贫济困,而是如何从根本上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脱贫路子。
|